你有“创客”,我有“学创空间”,南武中学引进美国STEM课程!
上课玩“模拟城市”游戏,这么爽的课堂正在广州进行。 这个学期,广州市南武中学“学创空间”正式投入使用,和美国姊妹学校深度合作,引进了STEM学习项目,以3个高标准的智能实验室(Smart Lab)为载体,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。如此高大上!你们又怎能错过呢?
STEM,即科学(Science)、技术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和数学(Mathematics)英语首字母缩写,其综合了科学、技术、工程与数学等学科,具有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特点。据介绍,南武中学是全国第一家从美国完整引进该学习项目的学校。
现场 上课建“模拟城市”考验综合能力 。

近日,羊城晚报记者走进了南武中学的“学创空间”,现场“高大上”的布置让人耳目一新,学生四五一群,对着电脑指指点点,定睛一看,原来他们是在玩“模拟城市”游戏。据介绍,这是STEM学习项目当中的一课,学生并不是在打游戏消磨时间,而是运用各种知识在建造城市。

由于该项目是从美国原版引进,弄懂所有的英语资料就很考验他们的能力。“让我们建造一座城市,可以培养我们的大局观,培养处理各种突发事情的能力,我们学到很多东西……”高一(2)班的莫焯森上这节课最兴奋了。他说,在建造城市中,生态环境、垃圾处理、土木工程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到,运用到的知识远远超出课本所学的。

记者看到,STEM课堂上,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,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主动学习思考。特别的是,一个课堂上集结了多个学科的老师,比如物理、数学、生物老师都会在课堂上,但他们并不是进行授课,而是在学生求助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醒。

据南武中学“学创空间”老师谢旼介绍,目前学校对全校初高中学生开设了 photoshop、3D、SimCity 4、 Lego Mindstorms EV3 Robotics等课程,由于从美国原版引进成本比较高,所以学校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不同的课题,这样不但能满足课程的多样性,还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课程,形成新的师徒关系。对于学有余力的小组,比如开展对应课题level2或level3的小组,还会建议他们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,开展相应的研究。 目的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现实问题

据介绍,STEM学习项目是在198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次提出,2011年正式走进美国K-12教育体系。重点提升学生八个方面的能力:提出科学问题和界定技术难题;发展和使用模型;计划和开展研究;分析和阐释数据;使用数学、信息、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思维;构建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;参与基于证据的争论;获取、评估和交流信息。

而南武中学“学创空间”则是以STEM学习项目为核心,教会学生把学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,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、解决现实问题的创造过程。 “当今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是课程综合化,其核心追求是超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,让课程回归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本质。”广州市南武中学校长陈祥春表示,新高中课标,特别强调学科素养,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是学科的核心素养,21世纪的人才,要有科学精神、批评性思维、创新能力。“学创空间”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设计制作的创造活动实践空间;是跨学科知识学习和综合问题解决的创新能力培养空间;是传播科技知识、激发科技兴趣、呵护科技特长的学生创意活动空间。

“其实学生都比我们聪明,只是没有平台,只要我们的平台搭建好了,学生的学习能力绝对比我们强!”陈祥春说,南武中学“古风·蓝韵”拓潜的特色课程,致力于“国际课程本土化,本土课程优质化”改革,开展基于问题、基于设计和基于项目的学习,让学生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,使原理、工具、技术的使用变得有目的、有需求,学生也能将具体学科的情景与工程实践情景相联系,引导学生通过创造、设计、建构、发现、合作并解决问题。 据介绍,南武中学“学创空间”得到海珠区教育局大力支持,前期投入达100多万元,下一步准备面向南武教育集团所有学生开放,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把学习的知识进行再创造,这正是“学创空间”的价值所在。2015年,STEM首次出现在国家”十三五“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指导意见中。STEM教育最早由美国提出,经过30年的发展,已经培育了成熟的课程及教师体系,并被证明在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方面卓有成效。15年底,现代中庆与美国老牌教育企业CLS合作,引进了完整的STEM课程体系。2016年初,现代中庆STEM教室项目在广州南武中学落地,让南武中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引入完整美国STEM体系的学校,STEM教育在这里得到了立体呈现。同时,中庆顾问团队给南武中学的教师带来专业技术指导,让南武中学的师生最早一批体会到了有体系、有层次、有递进的STEM教育。【编者注】